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心灵驿站

你对,我也没错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疗愈师需要和访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毕竟,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亲密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对于心理疗愈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都源于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在制造糟糕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中,不恰当的批评首当其冲。


回想起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之中,遭受过太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有太多伴随着批评者的偏见、误解,甚至毫无来由、自以为是而来,然后在被批评者心里留下糟糕的印迹。


有一些父母,依然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对于子女教育,非打即骂喋喋不休,作为长辈,教育晚辈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单一地采取批评和指责的模式,总是不够妥当。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本应建立起亲密、信赖、尊重与理解的关系,可是一旦批评占了主角,恐惧代替了尊重,真诚的理解与良好的沟通便会变得困难重重,亲子关系就会出现问题,父母开始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感到父母并不理解自己,亲密关系逐渐陷入冷冰冰的僵局。


在我们接受课堂教育、参加工作之后,来自于老师、领导的不恰当批评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对于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不强的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席卷而来的风暴,他们变得或是充满敌意、满怀抗拒,或是卑躬屈膝、自我怀疑,无论哪种情绪和心态,他们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被毁掉了,积极的心态也是无从谈起,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想而知,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恋人、夫妻之间,也是不恰当批评的重灾区,争吵与误解的起源,多数都是来自于批评,在缺乏理解与沟通的前提之下,我们期望对方能够“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结果往往不那么灵光,所以抱怨和争吵变得在所难免。


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学会换位思考,可是现实之中,我们总是难以做到,毕竟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人过于稀少。


批评轻则让人感到委屈与沉默,重则让人感到愤怒与仇恨,一旦“不恰当的批评”成为沟通的主要方式,那简直是一件糟透了事情。


有朋友会说,那么,是不是看到不对的都不能说啦?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我们所认为的“不对”是真的不对,事实上,明辨是非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很多你认为的“不对”,并非真的“不对”,因为人的文化构成不同,思维模式不同,知识局限不同,或者人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对错是一件难以分辨的事情,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更甚。


这就要求我们懂得换位思考,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包括境况、条件、思维方式等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上风起云涌的“反对玉林狗肉节风波”便是如此,爱狗人士没错,他们在爱犬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和心血,忠诚的狗狗也回报了温暖与陪伴,对于他们而言,他们连责打狗狗都不愿意,杀掉狗狗然后吃掉简直残忍至极,但是玉林人也没错,狗并不比猪牛羊鸡鸭鹅高贵,非要说到生命可贵的话,除了动物,植物也有生命,放弃食用动植物,人就会饿死,人类好不容易爬上食物链顶端,不对动植物残忍,就只能对自己残忍,因此,玉林人觉得吃狗肉并没有错。


这就是典型的“你对,我也没错”的案例。


但是在微博上,相互之间言语的指责和批判十分暴戾,双方挥舞“道德”大旗大有为了对错拼个你死我亡的态势。


在缺乏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情况下,存在偏见的批评往往会引发争执,甚至冲突,一旦发生冲突,除了消灭其中一方之外,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是战争的来源,自诩正义的一方打着正义的旗号要消灭另外一方,另外一方是否邪恶还有待考证,这边已经发起冲锋,双方死伤无数,最后发现原来误会一场……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消灭一方显然不现实,所以我还是不建议采用批评的方式,除了因为对错难辨、易起争端之外,还因为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技巧去解决你眼里的“不对”。


记得在一次团体咨询中,一位姑娘认为“我的妈妈不理解我,不关心我。”当时一名志愿者听到姑娘的抱怨之后,对姑娘大为不满:“你妈把你拉扯大,一把屎一把尿,容易吗?你现在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你去理解过妈妈吗?你去孝顺过妈妈吗?即使妈妈有什么不对,她也是你的妈妈啊!这么些年,她容易吗?她为你省吃俭用,你一定也没想过吗?你这么多抱怨,你有替妈妈做过些什么呢?”这名志愿者义愤填膺,理直气壮,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对于抱怨的姑娘,又有什么帮助呢?姑娘与妈妈之间发生过什么,你又知道吗?如果姑娘脾气不好,一定当场反驳,姑娘若有涵养,也是委屈沉默,不再言语,总而言之,批评看似孔武有力,字正腔圆,其实脆弱不堪,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几乎毫无帮助。


可是如果我们回答:“你的苦恼,我完全理解,因为我和你一样,都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关心。”这看似简单无力的一句话,却是饱含深意,将“抱怨”转化成为“需要”,在心理疗愈中这称之为“再构造”或“重新制定”(reframing)。


这个技术可以变消极为积极,同时通过理解和沟通促使我的访客开始思考,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使需要得到满足?这样,我们之间便建立了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交谈与沟通也可以深入地继续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以建立,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也变为可能。


我们说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不批评,除了口头上的不批评之外,心理疗愈师在内心之中也要持有不批评的态度(non-criticalattitude),不仅如此,还要求疗愈师去理解访客,理解访客的抱怨所产生的全部事实经过和每一次事实发生时访客的内心体验。


再来一个例子,有个小伙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可是女朋友在穿着上经常不讲究,小伙觉得带着姑娘出去见朋友同事心里感到有些丢脸,最后忍不住抱怨和批评女友,你怎么穿成这样?出去丢脸死了,你怎么一点也不在意我的感受!姑娘一听不乐意了,我这么漂亮,哪儿丢你脸了,你这样嫌弃我,当初别追我啊!


于是争吵和冷战一触即发,小伙和姑娘心里都满怀委屈,觉得我是对的,对方不体谅自己,这样实在糟糕。


小伙加了我的微博,和我聊起这事儿,我说,批评可以发泄情绪,但是难以解决问题,你只是想让姑娘穿得漂漂亮亮地陪你出去,你也感到倍有面子,其实很好沟通,你可以和姑娘说:“亲爱的,你真漂亮,特别是穿那条裙子的时候,我特别特别喜欢。”用赞美替代批评,很多时候,更能够表达意愿,达到目的。


小伙后来告诉我,他给姑娘买了漂亮的裙子,一阵疾风骤雨般的赞美过后,姑娘高高兴兴地穿着裙子陪他出去,而且因为他的热情和坦诚,姑娘坦露了自己不认真打扮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小伙没有安全感,小伙真诚善良,才华横溢,但是小伙自觉男才女貌,对自己要求不高,有些不修边幅,姑娘觉得自己如此疏于打扮,才能与小伙显得更为般配,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漂漂亮亮帅帅气气地呢?理解了这些,小伙也注重起了打扮,他们彼此赞美和爱慕,更为对方的理解和包容所打动,从而感情得到加深,相处更为和睦,成了一对模范伉俪,这就是不批评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说了那么多,就想说明一点,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中,无论是亲子关系,同事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批评带来的积极作用实在有限,但是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却是层出不穷。如果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批评”就是一个需要遵循和恪守的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至少在批评之前可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明辨是非分清对错很难,但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总是好的。


在解决“你对,我也没错”的“争执”之中,如果可以懂得彼此尊重,接纳和理解,寻求另一种摆脱纷争的解决之道,让彼此都能够自知,平和,从而获得成长就更加完美了。


TOP